(1317—1383)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332篇诗词

游龙山

昔闻龙石名,今觅龙山路。

泛江循近洲,即陆入遥树。

离离列彩岩,泫泫濯甘露。

倏见雨征峰,高出云飞处。

好山殊未历,游子已多趣。

寻幽虽欲行,爱境不能去。

庶凭物外踪,稍息尘中虑。

佛庐既崇旷,云阁复高据。

登临当雨余,眺望属秋暮。

意同疏木寒,兴逐惊乌翥。

苍苍暝色起,杳杳晚钟度。

耽玩乐地幽,趋事嫌迹遽。

为谢林下人,行当重游寓。

泛西湖舟中作

夙负海岳志,缅怀西湖名。

蹉跎去玄发,邂逅征素情。

驿鞚依岸息,画舫漾波轻。

前睇苏堤绕,旁窥葛岭横。

恋结处士祠,悲缠忠将茔。

兴繁赏屡失,境变魂愈惊。

雉堞见新筑,翚甍失旧营。

空余歌舞地,讵闻箫管声。

顾余文墨吏,遑知治乱情。

人隐虽末弭,客怀聊暂清。

一动群生念,咄咄何时平。

投同佥公

授钺几专征,分藩复此行。

身为汉飞将,家若鲁诸生。

秘略三边服,妖氛一剑横。

已多门下客,持笔待功成。

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其三

昔出非好荣,今处非避喧。中行有前训,恐遂堕一偏。

商于四老人,遗之在西山。朝歌《紫芝》去,暮逐白云还。

当其扶汉储,亦复吐一言。

哭陈夷白二首 其一

白发江湖一病身,平生精力瘁斯文。师门伟器今馀几,藩国奇才独数君。

共爱辞华追董贾,肯将出处累机云。生刍不到黄琼墓,目极五湖西日曛。

访乌继善不值明日以诗见寄遂次韵答之(三首

佳期讵可失,况乃桑榆时。

居人忽不见,行子终何之。

暮色已凝屿,晴光始泛池。

默默就归路,益叹琼树枝。

和沈休文双溪八咏

解珮去朝市,朝市路已迷。

敢冀恩私被,但嫌朋好暌。

彼谗起青蝇,我行玷白圭。

寸心幸能亮,微命不终乖。

及今去青琐,何日瞻泰阶。

荒服固云忝,是道谅亦迷。

安得同志士,三叹写余怀。¤

白纻歌

阖庐宫中夜挝鼓,宫树乌啼月未午。

玉缸提来酒如乳,白衣成向君舞。

美人醉起行步难,腰间珂珮声珊珊。

肯缘娇爱减君欢,宝钗堕地不敢言。

宫中门户多无数,君恩反覆日几度。

明朝重着舞时衣,心中已道不相宜。

次场口

久宦迷故都,故都在何处?驱车向邻壤,头白不知路。

长林日夕行,旷野东西顾。

方远叹途阻,逾近覆心惧。

岂无入林翮,莫与归飚遇。

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其八

大男逾弱冠,初尝传一经。小男年十三,玉骨早已成。

亦有两女子,家事幼所更。女解事舅姑,男可了门庭。

悉如黄口雏,未食已先鸣。此日不在眼,何以慰吾情。

上天池

良游思已惬,胜地喜仍践。笋舆穿竹行,云路盘空转。

莲峰见崒嵂,天池睹清浅。石奇斜匝林,径古曲藏藓。

踌蹰日已晏,沾洒露犹泫。回驾谅难淹,逸趣叹莫展。

理乱良未形,得丧竟谁辨。寄言同怀客,且兹息疲蹇。

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其二

渊明旷达士,未及至人情。有田惟种秫,似为酒中名。

过饮多患害,曷足称养生。此生如聚沫,忽忽风浪惊。

沈醉固无益,不醉亦何成。

岁暮感怀四首 其一

驱驰三十载,身世竟何如?人老忧虞里,交疏病废馀。

乡邦书未返,湖海岁将除。后夜烧灯坐,依然叹索居。

和陶渊明拟古九首 其七

劝君勿沉忧,沉忧损天和。尊中有美酒,胡不饮且歌。

我观此身世,变幻一何多。无相亦无坏,信若空中花。

戚戚以终老,君今其奈何。

秋兴五首 其一

野色苍凉日自斜,海城故故隐悲笳。人间已退三庚暑,天上谁乘八月槎。

俯首风尘秋有泪,侧身天地老无家。杖藜独立清溪上,愁对归鸿没暮霞。

页次:(8/23)
<< < 7 8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