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7—1383)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332篇诗词

和沈休文双溪八咏 其六

晨征听晓鸿,鸿飞何处所。随阳弱水岸,违寒长沙渚。

冥冥忆霜群,邕邕叫云侣。固将联匹俦,岂惟念羁旅。

视夜已昭晰,度声尚悽楚。以之频感触,将何慰艰阻。

帛书望不来,谁知我心苦。

偶书

自从北渡浣纱溪,十载家山入望低。失学已怜元亮子,长斋应愧太常妻。

百年世事醯鸡变,一夜乡心谢豹啼。却向归涂望辽鹤,白头和泪写凄迷。

题永乐寺水竹居

一上高楼恨有馀,登临事往竟成虚。已无阁老履絇迹,徒认匡公水竹居。

佩玉声流池尽处,琅玕影动月来初。从今便结东林社,晓钵高擎老衲如。

哭杨大章先生二首 其一

家绍文元学,身安原宪贫。世方推独行,天忽夺斯人。

客路谁倾盖,湖堤几咏春。回看携手处,不语自伤神。

和陶渊明杂诗 其三

羲驭不肯迟,荣悴讵可量。举头望穹昊,日月已宿房。

陨霜凋众类,惨惨未渠央。李梅忽冬实,又复值愆阳。

物化苟如此,只乱我中肠。

和陶渊明杂诗(六首。以下《越游稿》)

大钧播万类,飘忽如风尘。

为物在世中,倏焉成我身。

弟兄与妻子,于前定何亲。

生同屋室处,死与丘山邻。

彼苍无私力,宵尽已复晨。

独有路旁堠,长阅往来人。¤

题平章公所藏天马图

君不见余吾水中天马出,赤鬛缟身朱两翼。

割玉为鞍甿不得,锦衣使者捷若飞,紫缰金勒看君骑。

却忆拂林初献时,凤城五门平旦启。

驰道行骄辔耳耳,路旁见者谁不喜。

众中牵出朝未央,挥雾流沫满道香,毛带恩波眩日光。

龙眠老子识马意,行过天闲重回视,白笔描成落人世。

我公购之滦水滨,百金市画冀得真,奔霄追电何足云。

从今吹笛大军起,料知一日行千里。

感怀八首 其五

时秋救边急,喧呼闻点兵。荒城接沙漠,群马尽嘶鸣。

荷戟者谁子?赢粮将远征。借问何所之?天骄窥汉城。

西奔丁零塞,北走单于庭。穷冬冰雪交,殊方不可行。

骨肉两决绝,悲极哭无声。怯卒当劲虏,投鱼饫长鲸。

已分沙场死,暴骨无完形。驱车舍之去,不忍听此声。

圣人御宇内,早使太阶平。

和陶渊明饮酒 其四

一鸟乘风起,逍遥天畔飞。一鸟堕泥涂,噭噭鸣声悲。

升沉亦何常,时去两无依。我昔道力浅,磬折久忘归。

迩来解其会,百念坐自衰。惟寻醉乡乐,一任壮心违。

寄胡舜咨

曾著宫袍赋《上林》,一朝归卧白云深。昂昂老鹤鸣皋态,耿耿惊鸿避弋心。

病起尚馀颁送药,客过时共赐来金。乡邦珍重斯文寄,莫为愁多鬓雪侵。

看松庵

结搆在中林,林木何离离。檐隅耸乔干,庭际俯樛枝。

蜿蜿鹿尾扬,矫矫龙形垂。稠阴暗轩户,积髓滑阶基。

美人游未还,素心适在兹。岂不念封植,无由敦佳期。

岱畎称夏书,徂徕咏周诗。屈身古则然,违志今岂非。

急雪交横至,严飙左右吹。所贵贞白质,不为寒岁欺。

咏怀三首

结庐在西市,艺藿仍种葵。谓将究安宅,何意逢乱离。

三年去复还,邻室无一遗。所见但空巷,垣墙亦尽颓。

久行得荒径,披拂认门基。我屋虽仅存,藿悴葵亦衰。

本自住山泽,此悔将何追。

治圃四首 其三

苒苒素秋节,凄凄天宇清。挈杖视西园,俯仰伤我情。

藜藿日就凋,惟见野草青。草青亦几日,霜露早已零。

万物会有终,人生无久荣。功勋苟不建,未若托林坰。

所以荷蒉翁,长歌悲磬声。吾其理吾圃,聊以隐自名。

游天童山

避嚣去城市,遣闷在川岑。遂申独往意,行此无尽林。

松篁俨映郁,苍翠邈深沈。九陇山已见,三生石可寻。

列障围招提,杰阁俯岖嵚。池光乱塔影,涧流传声音。

龙化井已竭,虎去泉徒深。周顾信灵迹,迟留多赏心。

念未委尘妄,事可息烦襟。即理苟已协,何用恋华簪。

感怀八首 其三

宠极辱会至,势利真祸罗。君看道旁木,几曾成斧柯。

世中繁华子,追恨每苦多。芬芳有徂谢,平地生风波。

陆机去华亭,苏子狭三河。平生已谓毕,末路其如何?

页次:(20/23)
<< < 19 20 21 > >>